近日,上海市民陆续收到莲花清瘟颗粒等防疫中药,有很多朋友问是不是发下来的药都要吃?
专家表示:连花清瘟是治疗性的药,不能拿来作为预防用药。那什么时候吃?怎么吃?看完这篇,希望能够解答你的疑惑。
问:为什么连花清瘟会得到大面积的推荐使用?
答: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属湿毒疫,这是一种以湿和毒为最主要病因的疾病,用的方法是解热毒、化湿毒、祛瘀毒作为主要治疗的法则。连花清瘟颗粒(胶囊)是吴以岭院士2003年非典期间所研发的治疗流感的创新专利中药,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治疗多种流行性急性烈性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SARS、COVID-19等。它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可以抗SARS病毒、抗COVID-19病毒、抗禽流感病毒等,还具有抑菌、退热消炎、调节免疫的作用。
经过新的实验证明对奥密克戎病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奥密克戎造成细胞损伤也有作用,所以连花清瘟颗粒(胶囊)被列为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防治诊疗方案推荐药物,也作为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九版诊疗指南》医学观察期和轻症、普通型患者的推荐用药。
问:连花清瘟有什么功效?
答:连花清瘟颗粒由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13味中药组成。功效为清瘟解毒,宣肺泄热。除了新冠外,还曾适用于治疗SARS、支气管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
问:收到连花清瘟可以马上服用吗?
答:提前口服不能预防新冠。该药物适用于已经确诊COVID-19的医学观察期患者和确诊属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属于肺热和热毒证型。若平素脾胃虚寒之人,自行服用还可导致腹泻、便溏等不良反应。
(网图,如有侵权可删)
问:连花清瘟在哪种条件下可以服用?
答:根据众多专家的共识,这次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临床表现属中医风热感冒证兼湿邪为主,如果你新冠核酸检测阳性,但是没有症状,在家等待隔离转移的这段时间就可以先用上这个药。此时虽然你没有症状,但在新冠初起之时,你的体征比如舌苔、脉象可能已经发生改变,只是一般人比较难察觉而已;如果新冠核酸检测阳性又有轻微症状如身体倦怠、头痛,鼻塞、咽干、喉咙痒、干咳等,这个时候使用“连花清瘟”是适合的;当然如果再加上发热、舌红、苔黄、脉浮数等表现,那就最对症、最适合使用“连花清瘟”这个药。
问:在家服用了“连花清瘟”,不去医院或指定地方隔离行不行?
答:那是万万不行的!
在这个抗疫最关键的时间节点,广大市民一定要积极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一旦有了上述的感冒症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去做新冠的核酸和抗原检测。千万不能自作聪明,自己吃一点退烧药就可以扛过去,万一你新冠阳性,那关系到的可能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往轻里说会影响到你的家人、邻居,往重里说事关整个上海市防疫之成败。因此,如果有发烧感冒症状,大家可以向街道居委求助,先在家做一下抗原检测,如果是阳性,立刻向街道居委汇报。
问:服用连花清瘟有什么副作用吗?
答: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反胃,以及皮疹、瘙痒、口干、头晕等。其中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服药后3小时以后,多为空腹服用导致;最迟在服药后一天后发生。皮疹主要发生在服药后30分钟以内,且大都出现在初次服药后。上述不良反应停药后可以缓解。
问:哪些人群不适合用连花清瘟?
答:
◾老人、儿童、慢性疾病患者和胃虚寒者,及有特殊疾病或用药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并注意剂量的减少或在儿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孕产妇慎用;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问:连花清瘟可以和其他清热解毒药物一同服用吗?
答:连花清瘟的组成中含有连翘、金银花、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大黄、薄荷等清热解毒药物,性味偏于寒凉,故不推荐连花清瘟与其他清热解毒的药物一起服用,可能会造成患者便溏、腹泻等不良反应。
防疫代饮茶主要以健脾、化湿、清热的药物为主,性味偏于平和,清热解毒之力较弱,脾胃虚寒者也可服用。
问:服用连花清瘟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
◾清淡饮食,少食或忌食油炸、熏烤或辛辣、油腻之品;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保持平和心态,作息规律,勿过分紧张;
◾推荐药方为预防用药,服用期间如出现发热等变化应及时报告,以判断后续处理。
最后,特别提醒,在使用预防方的同时,还需要坚持“三件套”“五还要”,做好防护工作。同时注意休息、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增加免疫力。
(文章素材来自:上海科技馆微信公众号、上海全知道微信公众号、上海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 - 22:0
医院地址:上海市奉贤区瓦洪公路3318号
公交路线:公交南闵专线到上海电子信息学院站下,新芦专线区间到洪中路瓦洪公路站下。
微信扫一扫
了解更多健康消息